酷知网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登录

自以为开明的“引导”,也许是对孩子自我意识最大的摧残优质

392次浏览 | 2023.06.16 10:02:4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简要回答

有位大学毕业后和父母一起居住的朋友告诉我,她的每一天都很不开心。
我问她原因,她告诉我,她有个和自己相差十五岁的妹妹,自己在父母教育她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怖。
她说,妹妹如今七八岁了,却十分优柔寡断,甚至在挑选自己爱吃的零食时都拿不定主意,这让她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她的妈妈在妹妹做选择时都做了些什么呢?她是这样告诉我的。

  • 01

    当妹妹选择了妈妈觉得不值得的东西时,妈妈表面看似开明地让她自己选择,实际每次都在用自己的观点干扰她,告诉妹妹她选择的东西有多么不好,有时候还表现出一定的不满态度。妹妹开始还犹豫着,可当看到妈妈开始生气时,就做出了妥协,顺着妈妈的心意挑选了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的东西。
    这时候妈妈就会微微一笑,说出了那句让她如坠冰窟的话:“宝宝真乖。”
    可是妹妹自己的想法呢?没有人在乎。
    这一件小事,让我的朋友心中满是焦虑,她清醒地意识到,妹妹走上了自己成长的老路,而她就是前车之鉴。
    她一向是众人眼中公认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秀,不早恋不叛逆,不让父母多操心,标准的乖乖女,可一直让她心中隐隐作痛的是——她害怕做出选择。
    即使已经长大成人,她还是习惯性迁就身边人,不论是与朋友还是恋人相处,她总是把选择权交给对方,自己成为跟随者。
    即使她心中有更为渴望的东西,更想去的地方,当别人说出:我们选这个吧,她还是会微笑着说好啊。
    这个案例十分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也过度干预他们的选择,是否也自以为开明地在他们的选择中设下了许多绊子,让他们从此失去了选择的勇气,成为了选择恐惧症患者?

    自以为开明的“引导”,也许是对孩子自我意识最大的摧残
  • 02

    我见过那种刚刚买完新玩具兴冲冲的小孩,一不小心跌倒在地把刚到手的玩具摔个稀碎。
    这时候批评的声音就响了起来:“你看!刚刚已经说了这东西容易摔坏,非要买!”
    这时候孩子捡起稀碎的玩具,跟在父母身后不敢作声。
    我们身为成年人,身上有着孩子没有的阅历和知识,所以面对选择时总有成人的考量,总想挑选到最实用的东西,总想做出最完美的选择。
    这种想法映照在教育中,有时就化为了深深的焦虑症,我们总想帮助孩子避开一些成长上的关卡,总想告诉他们什么东西最好,什么东西不值得,总想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总觉得他们的一个细微选择上的错误会严重到毁天灭地。
    要知道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起跑快出几秒对漫长的长跑来说根本不起作用。
    选择,往往是孩子拥有独立人格的开始。
    此时,他们懵懂地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朴素的观念去判断是非对错,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观念。
    人生很长,他们总要走出家门,振羽高飞,而父母不可能永远做他们的翅膀。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对学习比你更着急,那么你就是成功了。如果总是你比孩子着急,那么就是你越界了。”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此,希望父母们放弃焦虑,心中默念:多余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是自己越界了。

    自以为开明的“引导”,也许是对孩子自我意识最大的摧残
  • 03

    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如今为人父母的都曾做人子女,许多人都曾对自己的童年经历有所遗憾,甚至会信誓旦旦告诉自己,绝不会成为父母那样的父母,绝不轻易践踏孩子的心意,绝不干涉孩子的选择。
    现在许多家长的教育方式是自我感动式的,他们自以为的“引导”仍然是一种灌输式的喂养。
    面对选择时,他们往往不去教孩子如何去判断,而是直接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告诉他们父母是正确的。他们不去教孩子如何选择,而是直接将自己的答案告诉他们。
    一位妈妈很苦恼,她告诉我女儿现在拒绝和她沟通。每次她有什么事想征求女儿意见的时候,女儿就会说随便,这让她多少心中有些不安。
    我询问她平时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她说自己每次都会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她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
    我私底下问了女孩儿,女孩儿却抱怨说:“妈妈太没劲,每次说好了要我选,但我选了她又不高兴,最后总要听她的,那我还有什么好选的。”
    为什么女儿和妈妈会在选择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呢?
    原来妈妈看似开明地给了孩子选择的机会,但每次在她自主选择时,总会忍不住“指点江山”,不是在一旁抱怨她的选择有问题,就是直接露出不满的表情。一来二去,女儿就失望了。说好的自主选择权利,实际仍牢牢操控在妈妈手中。
    儿童心理学家Kimberley O’Brien说过:孩子对于家长的变化是很敏感的,他们可以用直觉体察出声调的变化和父母的焦虑水平。
    孩子在选择中的妥协,往往不是父母以为的“懂事”“听话”,而是感受到了父母态度的变化,才选择了闭紧嘴巴不说出自己的心声。
    父母在自以为的开明中,错失的不只是教育的良机,还有孩子打开的心扉。

    自以为开明的“引导”,也许是对孩子自我意识最大的摧残
  • 04

    你给过孩子选择的机会吗?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这里说的自由并不是放任大家走极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给予他们适度的选择权,允许孩子去尝试和犯错。
    一个自由的人,他的思想和行为不受他人的限制,因此敢于尝试新生事物,勇于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难关并各个击破。他的灵魂自由,思想活跃,
    而没有自由的人呢?他的行为永远被他人约束于规矩之内,很容易因为别人的意见改变做法,优柔寡断,没有自信,连小小的选择也需要拿出巨大的勇气。
    这样的孩子难道是父母想看到的吗?
    绝非如此。
    我们既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心情愉悦,也希望他是一个具备完整人格、能做事敢担当的大写的“人”。
    儿童心理学中有一个认知理论告诉我们,父母对于孩子心绪变化的敏锐感受,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养成稳定良好的心态。
    如果连父母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庸,忽略漠视孩子的感受,那孩子的自我认知只会走向负面。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什么呢,让他既有选择的勇气,也敢于承担选择的后果。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试着在某次孩子做出选择的时候,告诉他:“宝贝,我的看法并不重要,你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自以为开明的“引导”,也许是对孩子自我意识最大的摧残

声明:本篇经验系酷知网「www.coozhi.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到955个赞
宝妈带娃遭受的痛苦分为5个等级 你遭受过几个 好心疼
独自在家带娃、带宝宝去商场、带娃坐火车、带娃去医院以及照顾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每个妈妈都拥有对育儿的发言权,她们几乎24小时待命,随时听从指挥,一年365天无休,倾注了她们所有的精力
孩子做过最让你暖心的事情是什么 第三个感动万千网友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纯真和温暖,他们的一言一行常常能让父母感动不已。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他们都能给予父母无尽的温暖。正因如此,孩子做过的最让人暖心的事情
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最好 网友:孩子不孝顺 100个都没用
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无比珍贵的存在。然而,家长们对于一个家庭应该有几个孩子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有的家长认为,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好,认为这样儿女双全、好事成
爸爸带孩子的各种不靠谱,妈妈看了想哭?快看这几张图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丧偶式育儿,爸爸在家即使闲着也不会去看孩子,把看孩子的重任全部交给了妈妈。假如宝妈不在家的话,爸爸带孩子就会闹出很多的笑话,爸爸带孩子
长辈对孩子的这3种行为 家长要及时阻拦 不然对孩子不好
许多妈妈都曾经遇到这种情况:长辈们给孩子做一些看似有趣或无害的事情,但实际上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伤害。这些行为有时受到文化传统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
你周围的人生男孩多还是生女孩多?突然为下一代男孩子担心!
你周围的人生男孩多还是生女孩多?突然为下一代男孩子担心! 我妈曾经对我说过,当年生你时,医院里一共生了十个孩子,一共就只有两个女孩,你要是不好好工作,将来肯定娶不到媳妇。当时听
孩子被打后为什么总是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相信爸妈看完后就心疼了
孩子被打后为什么总是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相信爸妈看完后就心疼了 相信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宝宝的,但是如果宝宝犯了错误,父母也总会狠下心来,对宝宝教育一番。如果宝宝
怎么教都教不会宝宝说话怎么办 父母别担心 用这三招很管用
创造语言环境、鼓励和回应宝宝的表达,以及提供机会与其他孩子互动。近日,我结识了一位烦恼的同事小李。她的宝宝已经两岁多了,但却还不太会说话。我曾去她家玩时,小李的宝宝在与邻居
一孕傻三年是真的吗?怎么避免一孕傻三年?答案如此暖心!
一怀了孕,不仅走路像企鹅,身材严重走形,就连脑子也钝了起来。拿着手机找手机,拿身份证当地铁卡,一出门就忘了自己要去干啥……这些场景,孕妈妈们应该都不陌生。“一孕傻三年”怕是
如何正确挑选纸尿裤 方法不对 宝宝受罪 这些方法要牢记
选择合适的尺码和舒适度;考虑轻薄透气的特性;注意尺寸大小;优先选择表层干爽、吸收尿液能力强的纸尿裤;注意气味是否正常;了解品牌和口碑;灵活尝试不同品牌和型号。最近,我和我的
二胎家庭成长方法:二宝出生后,妈妈应该如何照顾大宝情绪?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宝妈都在争先恐后的备孕和生产,你有没有照顾到原来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宝的情绪?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大宝情绪慢慢的在发生变化?以前是家里围着转的宝,现在自己的爱
宝宝1岁的时候太黏人 家长别忽视 赶紧学会这6招轻松独立
经常触摸和拥抱、在家进行分离游戏、培养独自适应环境的能力、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耐心和理解。宝宝长到半岁左右后,很多父母会发现他们变得异常黏人。一旦看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Sitemap
免责声明:酷知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8 荆门市念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4034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