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网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登录

为何不要把自己的痛苦都归咎于原生家庭 清华教授道出真相优质

301次浏览 | 2023.09.02 09:50:21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简要回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将自己的困惑和未来的焦虑归因于他们的原生家庭。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责任逃避,将问题归咎于家庭。正如心理学家肥猫所说:“抱怨本质上是将个人问题推给他人。”一个成年人如果一直将原生家庭作为借口,无疑也是心理贫乏的体现。通常人们只有在无法改变自身,缺乏前进动力的情况下,才会不断回头观望。

  • 01

    几日前,我偶然碰上了一位多年不见的初中同窗,名叫L。在彼此交流了各自求学的经历后,心头涌上一股感慨之情。
    她来自边陲小镇,从小生活在经济拮据之中。作为家中的长子,她主动分担起家务琐事,默默承担着各种家庭责任。
    但是,她的父母持守着守旧的观念,不愿她深造太多。他们的期望是她将来能留在父母身边,与同村人结成连理。
    L的心灵强大,她努力不懈地寻求变革,成绩出类拔萃,还怀揣着一个愿望,希望能飞翔出大山,改变命运。
    在班主任的多次家访后,她的父母逐渐同意了她继续深造的愿望。于是,在默默地帮助父母务农的同时,她更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最终,她成功考入大学,并通过助学贷款完成了硕士学业。目前,她已经成为北京某家出版社的主编,成就斐然。
    当谈到她的原生家庭时,她却有着独特的见解。她认为:“尽管我和父母的观念存在差异,但这又何妨呢?他们的观念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个体是无法颠覆时代的潮流的。虽然他们不支持我的选择,但我仍然深爱着我自己的家庭。毕竟,没有完美无缺的家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纳。”
    这位老同学的故事令我感到温暖,充满敬意。在当今社会,原生家庭好似一个容器,可以承载各种因素。
    与此同时,网上充斥着关于原生家庭的消极情绪,讨论组中满是对家庭的失望和怨恨。
    人们常常因与他人的关系处理不佳,归咎于父亲脾气暴躁;职业成就平庸,指责父母的管教扼杀了自己的创造力;婚姻问题产生,归结于童年时父母的争吵。
    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彭凯平指出:“尽管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发展确实有影响,但是过度强调这种影响,甚至演变成一种‘原生家庭宿命论’,是不准确的。”
    更为准确的态度是,正确归因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实现自我成长。而错误的归因则只是逃避现实、拒绝变革。

    为何不要把自己的痛苦都归咎于原生家庭 清华教授道出真相
  • 02

    事实上,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原生家庭存在。即使是在我们看似了解教育和心理学的知识分子中,也很难创造一个绝对健康的家庭环境。
    以著名翻译家傅雷为例,他被尊称为当代最杰出的翻译家之一,然而,他作为一个父亲,所施加的影响似乎超越了他在翻译界的成就。
    他的育儿方式被许多家长视为楷模,但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人所不知的家庭问题。
    傅雷在他的著作《傅雷家书》中曾向自己的儿子傅聪道歉:“孩子,我曾经对你虐待,我永远无法弥补这个罪孽!”
    年幼的傅雷目睹了父亲受人陷害的过程,父亲含恨离世。在此之后,母亲独自支撑家庭,但家境贫困,三个年幼的孩子相继夭折。
    母亲的失落与沮丧让傅雷感到压力巨大,他不得不为了迎合母亲的期望而采取极端的手段。
    即使是傅雷这样了解教育和心理学的高级知识分子,也难以创造一个对孩子完全有益的家庭环境。
    由此可见,完美的原生家庭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悖论。生活中不存在人人完美的情况,正如心理学家黄仕明所言:“没有人能够做到百分之百,我们需要接纳自己和父母的不完美,用一双宽容的眼光看待孩子。”
    原生家庭的理念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最好的态度并不是找寻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并付诸行动,努力实现变革。
    为何这么多人倾向于将责任推给原生家庭呢?社交媒体上有一个话题“原生家庭很糟是什么体验”,其中有一位网友如此表述:
    “我的母亲性格暴躁,遇到问题总是大发雷霆,整个家庭氛围都变得紧张。而我的父亲性格内向,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成长过程中,我很容易情绪失控。”
    心理学中的“自我服务偏差”概念告诉我们,当我们成功时,会归功于个人才华和努力;而在失败时,往往将责任推给他人或外部环境。
    面对这种现象,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课题分离”原则。这个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将“父母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清晰地分开。
    无论父母如何对待自己,那都是他们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消耗过多的精力在纠结于他们的行为上。
    人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关注自己的问题,思考如何从家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相比于不断追寻问题的根源,与父母对立,更值得的是采取积极行动,塑造自己的未来。
    要像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言:“用一双稳定的手,托住你的心。人类没有永恒不变的心理状态,每个时刻都在不断变化。”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同接力赛中的第一棒。如果第一棒交接不好,是停下来埋怨,还是尽早脱离包袱,继续前进?
    让我们像拥有一个强大情感容器的人一样,将自己的情感容量提升。当孩子在面临情感困扰时,他们能够在大风大浪中保持冷静,不会轻易陷入自怨自艾。

    为何不要把自己的痛苦都归咎于原生家庭 清华教授道出真相
  • 03

    要帮助孩子提高情感容器的容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借助“显微镜”
    情感的种类繁多,包括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嫉妒和抱怨等。当孩子经历情感困扰时,可以将这些情感放在“显微镜”下,分析情感背后的信息。以焦虑为例,适当地利用焦虑情感所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动力。正确地理解情感是提升情感容量的前提。
    2.构建“情感树”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多种情感,掌握情感管理技巧,对于实现自我成长至关重要。将情感树上的情感分为两个方向,一方向是逃避,另一方向是积极应对。通过逃避,人们可能在短暂内释放情感,但问题并未解决。而积极应对则意味着从情感中学习,实现成长。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发泄情绪只是一种短期的解决方法,而将愤怒情绪转化为积极动力,更能带来成长。
    3.准备一个“情感工具箱”
    将一些应对瞬时情感的方法收入其中,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例如,美国心脏数学研究所提出的“30秒呼吸法”。当情感激动时,孩子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迅速恢复冷静,避免因情感波动而犯下错误。
    人生如接力赛,原生家庭是第一棒。如果第一棒交接不善,是停下来埋怨,还是放下包袱,继续前进?愿我们能够超越原生家庭的局限,开启全新的人生征程。

    为何不要把自己的痛苦都归咎于原生家庭 清华教授道出真相

声明:本篇经验系酷知网「www.coozhi.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到662个赞
宝妈带娃遭受的痛苦分为5个等级 你遭受过几个 好心疼
独自在家带娃、带宝宝去商场、带娃坐火车、带娃去医院以及照顾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每个妈妈都拥有对育儿的发言权,她们几乎24小时待命,随时听从指挥,一年365天无休,倾注了她们所有的精力
孩子做过最让你暖心的事情是什么 第三个感动万千网友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纯真和温暖,他们的一言一行常常能让父母感动不已。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他们都能给予父母无尽的温暖。正因如此,孩子做过的最让人暖心的事情
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最好 网友:孩子不孝顺 100个都没用
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无比珍贵的存在。然而,家长们对于一个家庭应该有几个孩子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有的家长认为,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好,认为这样儿女双全、好事成
爸爸带孩子的各种不靠谱,妈妈看了想哭?快看这几张图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丧偶式育儿,爸爸在家即使闲着也不会去看孩子,把看孩子的重任全部交给了妈妈。假如宝妈不在家的话,爸爸带孩子就会闹出很多的笑话,爸爸带孩子
长辈对孩子的这3种行为 家长要及时阻拦 不然对孩子不好
许多妈妈都曾经遇到这种情况:长辈们给孩子做一些看似有趣或无害的事情,但实际上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伤害。这些行为有时受到文化传统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
你周围的人生男孩多还是生女孩多?突然为下一代男孩子担心!
你周围的人生男孩多还是生女孩多?突然为下一代男孩子担心! 我妈曾经对我说过,当年生你时,医院里一共生了十个孩子,一共就只有两个女孩,你要是不好好工作,将来肯定娶不到媳妇。当时听
孩子被打后为什么总是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相信爸妈看完后就心疼了
孩子被打后为什么总是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相信爸妈看完后就心疼了 相信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宝宝的,但是如果宝宝犯了错误,父母也总会狠下心来,对宝宝教育一番。如果宝宝
怎么教都教不会宝宝说话怎么办 父母别担心 用这三招很管用
创造语言环境、鼓励和回应宝宝的表达,以及提供机会与其他孩子互动。近日,我结识了一位烦恼的同事小李。她的宝宝已经两岁多了,但却还不太会说话。我曾去她家玩时,小李的宝宝在与邻居
一孕傻三年是真的吗?怎么避免一孕傻三年?答案如此暖心!
一怀了孕,不仅走路像企鹅,身材严重走形,就连脑子也钝了起来。拿着手机找手机,拿身份证当地铁卡,一出门就忘了自己要去干啥……这些场景,孕妈妈们应该都不陌生。“一孕傻三年”怕是
如何正确挑选纸尿裤 方法不对 宝宝受罪 这些方法要牢记
选择合适的尺码和舒适度;考虑轻薄透气的特性;注意尺寸大小;优先选择表层干爽、吸收尿液能力强的纸尿裤;注意气味是否正常;了解品牌和口碑;灵活尝试不同品牌和型号。最近,我和我的
二胎家庭成长方法:二宝出生后,妈妈应该如何照顾大宝情绪?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宝妈都在争先恐后的备孕和生产,你有没有照顾到原来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宝的情绪?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大宝情绪慢慢的在发生变化?以前是家里围着转的宝,现在自己的爱
宝宝1岁的时候太黏人 家长别忽视 赶紧学会这6招轻松独立
经常触摸和拥抱、在家进行分离游戏、培养独自适应环境的能力、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耐心和理解。宝宝长到半岁左右后,很多父母会发现他们变得异常黏人。一旦看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Sitemap
免责声明:酷知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8 荆门市念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4034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