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网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登录

原来,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距离,就是保持“边界感”优质

1785次浏览 | 2023.04.20 09:02:45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简要回答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杭州一名18岁女孩因为赖床不起,被父亲拍小视频发到了家族群。
面对女儿无奈的控诉,父亲却满脸的不以为然,淡定表示“还不是你不听话”,女儿倍感委屈,不管不顾拿起剪刀与父亲对峙,妈妈无奈之下只好报了警。

  • 01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哪有什么隐私可言,既然生你养你,就有权利干涉你的一切。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所说:“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的关系,边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环。”
    但显然,这样的家庭关系是畸形的,就算彼此关系再亲密,父母对孩子再关心,也应该保持适当距离,父母没有分寸,过多介入孩子的生活,只会引发悲剧。

    原来,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距离,就是保持“边界感”
  • 02

    父母没有边界感,会令孩子感到“窒息”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名小女孩对妈妈的独白令我印象深刻。
    站在台上,这名初一的小女孩开门见山表示:“我的妈妈是一个特别有条理的人,有条理到什么程度呢?我的暑假,每一天的安排,都有一个表格。”
    小女孩一边说,一边举起了一张暑假日程表,上面时间精确到了每分钟,内容涉及女孩吃饭、睡觉、写作业,几乎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饭前必须洗手、饭后必须漱口、在家不可以翘腿、不可以抖腿等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最后,小女孩向妈妈发出请求:“能不能不要再对我做这么细致的规划了?”

    原来,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距离,就是保持“边界感”
  • 03

    然而妈妈给出的回答却格外令人窒息:
    “这都是一个妈妈应该做的,最基本的,就是因为我们早出生、早经历,所以我们才会把我们所经历的提前告诉你们。妈妈说的话,即使不是百分百正确,肯定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正确的。”
    台上的小女孩听完后一脸无助,掩饰不住的失落和无奈。
    父母自以为帮孩子绕过了弯路,给孩子找到了人生的坦途,实际上却是以爱为名,行控制之实,给孩子打造了一个精致的牢笼。
    当父母时刻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不允许有丝毫违规逾矩时,爱已经变成了伤害,边界感的缺失,令孩子承受着巨大无比的压力。

    原来,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距离,就是保持“边界感”
  • 04

    缺乏边界感的父母,伤孩子最深
    父母缺乏边界感,把孩子视为生活中的一切,归根结底源于控制和焦虑,模糊了彼此的相处界限。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上有名男生,刚入学时是班里的前几名,但开学还不到一个星期,就不来上课了。
    班主任给男生家长打电话,他妈妈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哭着说孩子厌学,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得了抑郁症,医生建议先休学一年。
    原来,这名男生的妈妈从小对其异常宠爱,且格外注重成绩,整个人无比焦虑,严格控制着孩子的学习生活。
    等进入高中需要住宿,这名男生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再加上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被大家视为“异类”,很快精神就遭受了巨大打击。
    家长管教孩子无可厚非,但切忌一手包办,完全地控制孩子,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终究要独自迈入社会,拥有自己的生活,缺乏边界感的父母,往往伤孩子最深。

    原来,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距离,就是保持“边界感”
  • 05

    与孩子的距离,要恰到好处
    《相处的艺术》中对“边界感”是这样定义的: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我们与孩子相处正是如此,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亲子间内心的自我界限也要保持合适的距离,适当“疏远”,家长要试着用平等、尊重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孩子1岁前,与妈妈是共生关系,此时他们还分不清个体与个体的区别,与妈妈宛如一体。
    但等到了3岁,孩子就会逐渐建立自我意识,分清楚主体与客体,明白自己和妈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二者有本质区别。
    因此,我们要从小与孩子建立起清晰的心理界限,该放手时适当放手,守护好彼此间的边界,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
    只有父母的爱有边界感,孩子心中也有分寸,亲子关系才能更和谐,孩子才能活得独立而精彩,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节奏。

    原来,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距离,就是保持“边界感”
  • 06

    结语:
    每一个聪明的父母,都懂得与孩子“渐行渐远”的道理。
    我们爱孩子要把握其中的度,保持好亲子间的距离,当孩子需要独立的空间时,家长切忌随意干涉打扰。
    今日话题:你会注意与孩子保持“边界感”吗?

    原来,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距离,就是保持“边界感”

声明:本篇经验系酷知网「www.coozhi.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到878个赞
妈妈总吼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经常吼骂小孩如何补救
妈妈总是吼孩子,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孩子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等心理问题,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且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妈妈会发现孩子缺乏自信
妈妈年纪大了脾气大怎么办 妈妈脾气暴躁怎么办
妈妈年纪大了,脾气比较大,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去理解妈妈。毕竟老年人的情绪波动可能是身体机能衰退所引发的。妈妈这时候可能处于更年期,荷尔蒙变化等等因素,所以情绪不太稳定。我们对
母女决裂如何缓和关系 母女关系不好怎化解
母女决裂产生矛盾,需要双方都能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毕竟通过有效的沟通之后,能够让双方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母女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
父母每天吵架对孩子影响有哪些 家庭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每天吵架对孩子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孩子往往会将父母之间的冲突归咎于自己,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了父母的争吵。而这种自责和内疚感往往会让孩
所有夫妻关系的变坏,都是从这两个字开始的
夫妻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经营和维护的珍贵纽带。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夫妻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甚至走向了破裂。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夫妻关系的变坏往往始于两个字:沟通。
父母晚年感情不合怎么办 父母老了还关系不好怎么办
父母亲晚年感情不和的时候,建议先尝试跟父母亲深入的沟通。只有了解父母亲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所在,并且通过耐心的倾听和理解,通常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立场和感受,从而能够解决问题。
家庭不和睦的原因是什么 一家人不和谐的根源是什么
家庭不和睦,可能是沟通不畅。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不足。而有些家庭成员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可能会采用攻击性的语言或者是直接沉默不
成年后与父母疏远怎么办 和父母疏远了的处理措施
成年以后与父母疏远,此时应该主动去沟通。一般跟父母坦诚交流,让他们了解子女的想法和感受。当然作为子女也需要学会倾听父母的观点和担忧,其实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
婆媳关系如何处理好 怎么处理婆媳矛盾
想要搞好婆媳关系,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建议婆媳双方要经常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看法。一般在沟通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避免用攻击性的语言或者是态度,当然要学会倾
父母不理解我怎么办 怎么和父母搞好关系
父母不理解我,此时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父母的意见,我们并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但需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才可以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且寻求共
婆媳感情破裂怎么处理 婆媳矛盾最好的处理方法
婆媳感情破裂,想要解决问题需要找到婆媳矛盾的根源。在平时婆媳矛盾的根源在于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沟通方式的不同。要说婆婆和儿媳妇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而
母女经常闹矛盾怎么办 如何和控制欲强的母亲相处
母女经常闹矛盾,要是因为母亲控制欲比较强,建议子女要理解和尊重。母亲的控制欲比较强,主要是对子女的关心和保护。虽然这种方式并不被子女所接受,但理解母亲的动机往往有助于减少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Sitemap
免责声明:酷知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8 荆门市念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4034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