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网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登录

春节为什么贴对联?优质

657次浏览 | 2019.07.03 14:53:0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01

    春节贴对联的原始意义是为了驱邪、避邪。现在增加了喜庆元素。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就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春联起源于桃符。《后汉书•礼仪志》: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唐朝以后,除了传统门神,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于是,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经明太祖提倡,贴春联渐渐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声明:本篇经验系酷知网「www.coozhi.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到891个赞
厦门大学永久对外关闭?
2月1日上午11时许,联系到厦门大学进行核实,其工作人员表示,学校从来没有发布过这个消息。该信息为谣言,请大家停止不实消息传播。
面活硬了怎么才能变软
和面的特别硬,可以加入适量的水,或者是利用湿布覆盖甚至加入酵母等等方式,能够让面团变得越发的柔软。一般和面的时候面活的特别硬,在里面加入适量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面慢慢的就
总会接到骚扰电话的原因
总是接到骚扰电话,可能是监管力度不够,技术升级,或者是处罚力度不够等等。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碰到骚扰电话,一般碰到骚扰电话之后他们应该选择认真的调查,并且投诉给对应的监
为什么不用塑料瓶装食用油
用塑料瓶装食用油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由于塑料当中会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种物质一旦进入跟食用油掺和在一起,人们吃了这类食用油之后,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众所周知,塑料的成分
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温变暖可能是人口大幅度的增加,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森林资源逐步减少等等情况。虽然气候变暖属于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产生这类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大气里面的二氧化
防晒喷雾为什么不能带上高铁
防晒喷雾作为易燃易爆物品,是不可以带上高铁的,因为高铁对应的部门明确规定,人们在乘坐高铁时不可以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的物品。其中防晒喷雾属于易燃易爆的日用品,由于喷雾的包装在结
老鼠夜晚为什么叫个不停
老鼠夜晚叫个不停,可能是啃东西磨牙或者是跟其它的老鼠抢食物,它们在互相厮打,从而发出叫声。一般出现这种声音是比较大的,可以尝试将老鼠赶到其它的地方去。老鼠其实又被称之为耗子
春节吃胖了怎样才能快速刮油
如果春节吃胖了,想要刮油,可以选择吃山楂,苹果,凉拌菜,食醋,木瓜,大麦茶等等。由于这些食物能够有效的促进消化分解脂肪,加强肠胃蠕动,适合在春节期间吃胖的人食用,因为它能够
草莓正确清洗的方式
在清洗草莓时,不要将草莓的绿叶摘掉,不要用手不断的揉搓,家里面有淘米水,可以尝试利用淘米水清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清洗草莓时,如果有小苏打也可以利用小苏打杀菌消毒,缓解农药残
家里有马蜂窝打什么电话
家里面发现的马蜂窝比较大,应该直接拨打119 。119主要处理的是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房屋倒塌,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等等。一般拨打119不需要收取任何的费用,由
春节上班没有精神怎么办
在春节过后上班时没有精神,可以安排简单的工作,选择合适的运动,调节日常饮食,并且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慢慢的可以调节到正常的状态。相信大部分人在春节到来的时候都是大鱼大肉,喜
大年十一是什么日子
大年十一其实是紫姑日,由于在封建社会,女性受到压迫,所以就请紫姑保佑脱离苦海,能够让自己一辈子平平安安,因此紫姑就变成了弱女子的保护神。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Sitemap
免责声明:酷知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7 www.coozhi.com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4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