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网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你好!请登录
登录

户外常见的六大风险,你了解多少?优质

365次浏览 | 2023.06.02 09:40:2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简要回答

随着户外运动的发展,大众参与户外的人群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据《山野杂志》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就有297起登山户外运动事故,重视户外风险很有必要。

  • 01

    更好的户外出行,了解风险和学会预防风险是作为户外爱好者必不可少的一步!

    户外常见的六大风险,你了解多少?
  • 02

    滑坠
    斜滑的山径,如湿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硬沙地,均容易使人在下坡时滑倒受伤。
    五一期间两名来自长沙的驴友因擅自进入武功山未开放区域进行户外徒步被困,其中一人不慎跌落山崖,腿部及背部不同程度受伤。
    看到这起事故,是痛心的,为降低滑坠的风险,谨记下面预防建议:
    预防建议:穿着有护踝及鞋底有凹凸纹的防滑登山徒步鞋有可能的情况下,携带登山杖,在有需要时使用避免行走在湿滑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硬沙地上尽量不走危险地段 如无可避免则应小心翼翼通过,不可跑跳
    应对措施:
    在滑倒受伤时,应检查有没有扭伤、擦伤或其它伤势。
    需要时应立即进行急救;有时骨折并不容易由表面察觉,若发现伤处红肿或痛楚,不要继续行走,观察明确没问题方可继续行进;若伤者可以继续行走,可用手杖帮助或队友扶持,不可以强行独自行走,以免加重伤势。
    在伤者行动困难时,应及时用手机等通讯工具求助,或派人求救,并将伤者移至阴凉而平坦的干爽地面上,用衣物覆盖保温,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如果是内伤(脏器出血),则不可轻易移动伤者,以免加重伤者内脏出血。在有可能并了解伤者症状的情况下,可进行一些紧急治疗。
    无法获得外界救援的情况下,需小心翼翼运送伤者出山就医,在经过初步的急救措施后,固定好伤者的伤处,搭建担架用以运送伤员。

    户外常见的六大风险,你了解多少?
  • 03

    迷路
    徒步中,无数次的救援都是因为参与者迷路所导致,迷路已连续多年成为主要类型之一。
    除了过去的天黑迷路、落单迷路、大雾迷路、挑战新线路迷路,现在新增了导航迷路。
    迷路并不会对人造成直接伤害,但是很多户外事故往往因迷路导致心理恐惧,最后做出错误选择,比如迷路后慌忙择路,选择不熟悉的地方行走,导致发生滑坠、迷路、失温等情况。
    五一假期,来自湖北的2名50多岁女性驴友徒步鳌太走散迷路,好在,她们及时向救援队寻求帮助并发了定位坐标,这2名女性驴友随后获救并安全下山。
    预防建议: 户外活动前,查看天气预报,天气恶劣避免出门提前了解和搜集所到地区的地理信息,选择易辨认的地标如山脉、河流、溪谷等行进学会使用轨迹地图——两步路APP各种轨迹路齐全,跟着轨迹走,出行更安全对不确定的区域做好路标和标记沿途路径和成熟路线行走,要避免自行开路,独辟蹊径,或擅自改变行动计划判断不准方向时决不要盲目前进不要掉队。

    户外常见的六大风险,你了解多少?
  • 04

    失温
    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高于37.5为发烧,失温的情况也类似,体温低于35度,人也会意识丧失乃至昏迷死亡。
    失温的症状:身体感觉非常的寒冷、一直不停的发抖、记忆减退,说话的时候语言不清、反应会变得很迟钝、甚至失去意识。
    一级轻度失温:33-37°C颤抖、心律升高、排尿变多、呼吸频次升高、肌肉不协调、蹒跚、行为异常。
    二级中度失温:29-33°C恍惚、颤抖减少甚至消失、虚弱、思维麻木、智商降低、口齿不清、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
    三级严重失温:22-29°C昏迷、神经反射消失(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律极低、低血压、可能出现心室纤颤、伤者无法自主调节体温。
    四级致命阶段:低于 22°C肌肉僵硬,很少能觉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然后真正死亡。
    预防建议:
    徒步时,调整好自己的步伐、穿穿速干的贴身内衣、冲锋衣
    携带足够的食物,随时进食高热量碳水化合物
    多喝水,防止脱水
    失温如何急救:
    立即停止户外活动,离开风口,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躲在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必要时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减少体温的降低,更换干燥衣服,用睡袋或厚衣物将患者全身包裹,用睡垫将患者与地面隔绝,线路咨询添加阿年微信TF-V5870,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继续流失
    用热水瓶、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
    喂食一些流质状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

    户外常见的六大风险,你了解多少?
  • 05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的一种急性高原病。
    一般在超过3000米的海拔高度后,大多数人就会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当到达4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时,通常会发生较为强烈的高原反应疾病,如心跳加速、头疼、头晕、厌食、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行动迟缓、睡眠困难等症状。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
    预防建议:防治高反没有捷径,只能慢慢培养高原适应能力,让身体慢慢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并在吃饭、喝水、呼吸、步行方式多加注意,阻止血氧饱和度的大幅下降。滞留型训练:进入高原,身体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是红细胞增多、血液运氧能力提升,理论上红细胞增至顶点则需要3周左右,身体充分适应也是如此。所以,登山前提前滞留在3000~4000米海拔一段时间,有利于增强效果。往返型训练:如同体力需要反复运动、疲劳、休息才能慢慢提高,高原适应的改善也是如此。在登山前频繁进入高海拔山区也有助于高反适应。昼高夜低原则:高海拔长期登山时,身体还有可能会产生适应衰退现象,白天登高给身体低氧的刺激,晚上住在低处让身体休息,可以让衰退幅度降到最低,这在7000米级以上的高山攀登中尤为常见。食物主要吃碳水化合物为主,水分也应控制在每天4L左右,进入高原应降低速度、间歇性步行。进行有意识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强调深沉、缓慢,是肚子起伏而非胸部起伏。长吐气会把肺里的旧空气尽可能排出来,再大口呼吸新鲜空气,肺中氧分压增大,有助于血氧饱和度上升。
    高原反应急救:
    所有普通或严重的高原反应的基本救治措施都是尽快返回到海拔较低的地方,且越低越有效,总之,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二个字:“下山!”

    户外常见的六大风险,你了解多少?

声明:本篇经验系酷知网「www.coozhi.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到867个赞
双手投篮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双手投篮的正确姿势是两肘自然下垂,将球置于胸前,目视瞄准点,投篮时两脚先蹬地腰腹伸展,两臂向前上方伸出,手腕外翻,拇指稍稍用力压球、食指、中指拨动篮球,让球从拇指、食指、中
保龄球为什么现在不流行了
保龄球不流行是因为投资成本较大、训练成本高、没有形成普遍认可。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保龄球曾经是最受到人们关注的体育运动,这项运动火得快,凉得也快,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悄然谢幕,没有
专业羽毛球场地面做法有什么步骤
场地尺寸和标线、场地的材质、地板的安装、场地的边界处理、照明设施的准备等都是专业羽毛球场地面需要进行的步骤。毕竟羽毛球属于高速度、高反应、灵敏度高的运动,比赛场地的质量与设
中式台球怎么摆球 有什么注意事项
中式台球摆球首先要确认球的位置,然后按照规则进行摆放,摆放过程当中确认球的顺序,确保比赛可以顺利的进行。因此中式台球摆球需要注意比赛的规定和规则,先要仔细阅读比赛的规则内容
乒乓球玩法是什么 乒乓球有什么规则
单打、双打、混合双打属于乒乓球常用的玩法。乒乓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之一,有着不同的玩法与规则,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技巧,了解乒乓球的规则,在比赛的过程当中掌
八大极限运动分别是什么
八大极限运动分别是跳伞、滑翔伞、潜水、攀岩、蹦极、翼装飞行、冲浪、摩托越野,每一种运动都十分考验运动员的个人技能,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能力。极限运动在精神层面能给人们带来更加
乒乓球的六种基本步法是什么
乒乓球的六种基本步法分别是单步、并步、跨步、跳步、小碎步、滑步。乒乓球对于运动员的要求很高,讲究技巧和策略,基本步法非常重要,每一种步法都有其特点和技巧,掌握训练的正确方法
有哪些方法能锻炼腰肌 怎么锻炼腰部肌肉
能够锻炼腰肌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仰卧起坐。众所周知,仰卧起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锻炼腰肌的方法。一般通过仰卧起坐,可以有效地增强腹部和腰部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建议初学者从少量的次数
哪些地方适合徒步 什么地方适合徒步旅游
适合徒步的地方有很多,像山区。山区是徒步旅行的最佳地点之一,因为这里有陡峭的地形和大量的自然风光为徒步者提供了挑战和美景。一些比较出名的山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黄山等等都是众
如何快速学会游泳 初学游泳先学什么
快速学会游泳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游泳教练。。对于一位初学者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游泳教练是特别重要,毕竟一个经验丰富的游泳教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技巧,并且能够指
冬天跑步和慢走哪个好 冬天适合跑步运动么
减肥者在寒冷的冬天可以尝试跑步,因为从热量消耗的角度来看,跑步可以消耗更多的热量,同样的其实在同样的时间内跑步消耗的热量是慢走的1.5倍到两倍的样子。如果作为减肥者来说,想要借
野外潜水需要准备什么 浮潜和潜水的区别
野外潜水时需要做好潜水装备的准备,在潜水装备中,包括潜水服、潜水鞋、潜水镜、呼吸管等等。其中潜水服是用来保暖和保护身体,潜水鞋可以有效的提供更好的脚步支撑和防滑效果。潜水镜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Sitemap
免责声明:酷知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8 荆门市念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4034976号-1